乐鱼体育编者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由此开启。改革开放45年来,在江苏大地上,“春天的故事”不断涌现,特别是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敢为人先、努力拼搏,成为江苏经济的“领头羊”“顶梁柱”。这个年末,央广网江苏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奋进45年》,为您讲述改革开放45年来江苏产业园区一路探索、一路奋斗的精彩故事。
央广网常州12月29日消息 在常州想看长江,需向北望。常州北濒长江,仅25.8公里的长江岸线全部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内。冬季的长江常州段沿岸,寒风刺骨乐鱼体育,但江景壮阔依然。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地经开区、高新区快速建设。拥有长江常州段全部岸线的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较早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常州国家高新区位于常州北部,三十多年来,它沿江而兴,借助各类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1月至11月,常州国家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400亿元,在常州市位居前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常州市提出“重点向北、开发江边”的发展思路,大批的化工行业集中到了江边。粗犷的发展方式下,“化工围江”无序发展的问题愈发严重。
近些年来,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开展,长江常州段岸线整治初见成效。近日乐鱼体育,记者走进常州国家高新区,实地探访长江常州段岸线从“工业锈带”到“工业秀带”的蝶变。
“在以前,长江常州段岸线上化工企业密布。”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潍介绍,1999年,滨江化工园区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内成立,“当时园区内集聚了许多化工企业,最高峰的时候,化工企业达到了120多家”。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沁怡坦言,当时的大开发、大建设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但靠江吃江的产业布局,让长江及周边的生态受到较大的冲击,“生态容量越来越小,环境约束越来越紧”。
“化工围江”,这是对当时常州国家高新区濒江地区的一个精准概括。在滨江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提供的历史图片和视频中,记者看到,只有25.8公里的岸线上烟囱林立、工厂扎堆、渔船密布,化工、造船、采砂等重工业集中,港口码头、物流仓储等功能密集。“这里一度集中了常州45%的重大危险源。”张沁怡介绍,“化工企业离长江最近的时候,大概只有一百米。”
最严重的时候,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样受到影响。“早些年,一些居民反映在家里不敢开窗,周围恶臭扑鼻。”张沁怡表示,由于岸线上化工企业扎堆,市民“近江却不见江”。
针对“化工围江”的问题,早在2011年,常州国家高新区内的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就连续开展了多轮的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关停了一批落后产能。“成效肯定是有的,我们当时还创建了一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园区,但整治不够系统,力度也不够大乐鱼体育。”张沁怡介绍,2019年5月,常州国家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在滨江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我们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化工围江’无序发展的问题”。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常州国家高新区系统推进“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累计安全拆除45家濒江的化工企业,实现了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
日前,记者在常州市长江大保护展览馆周边看到,一片看不到边际的草地与长江相连,放眼望去,长江岸线周边已看不到化工企业的影子。
刘潍向记者介绍,常州市长江大保护展览馆所用的场地,原先是一家名为常隆化工的企业的办公楼。“这家企业是我们沿江拆除的第一家化工企业。”刘潍表示,在实施化工企业拆除前,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综合了多方意见,编制了规划,“企业什么情况下需要拆除,什么情况下需要升级改造,我们都进行了系统科学地评估。”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茂生物)在2001年整体搬迁到了常州国家高新区。“我们的北厂区其实离长江不到一公里。”常茂生物环保科科长白羽介绍,搬到高新区以后,因为离原材料顺酐的生产企业较远,公司开始自己在工厂内生产这项化工产品。“我们的北厂区主要就是生产顺酐,南厂区专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在长江大保护的推动下,常茂生物于2020年实施了公司北厂区的腾退,“我们停止了顺酐的生产,改为向外采购顺酐原料。”白羽介绍,随着化工产能的去除,工厂每年可减排VOCs约20吨。
“其实化工产能的清退,也是在推动我们企业自身向绿色生产靠近,向高效益靠近。”白羽表示,公司的经济效益在2022年实现了历史新高,销售收入达到6.57亿元。“企业不能只专注于传统产品的生产,其效益可能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而逐步下降。”白羽称,目前,常茂生物还在积极探索相关产品在医药及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记者在沿江绿地探访时,遇到了正在江边打卡的市民鲁先生。“正巧路过这里,就想来看看长江。”鲁先生表示,此前并不知道这里已经复绿了,“视野很开阔,以后想看长江,就可以到这里玩玩。”
张沁怡介绍,在拆除清退化工企业后,沿江实施了生态保育和修复,2021年底,实现了连片复绿面积超3300亩,其中,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张沁怡表示,“我们还在积极配合推进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前规划的常州滨江文化综合展示带已在招投标阶段。”
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长江大保护的展开,推动了常州国家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东方碳谷”“创新药谷”成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招牌。资料显示,2022年,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73.3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医药产业产值达175.2亿元,同比增长152.1%。
新创碳谷是常州国家高新区内较早开始生产碳纤维产品的企业之一,“我们一直深耕风电领域,生产风电所需要的玻璃纤维制品。”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王欢介绍,随着风电行业开始使用碳纤维产品,他们开始意识到,企业可以转向碳纤维产品生产这个新的赛道。
王欢表示,“我们现在整个碳纤维生产基地有1.8万吨的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能达到了5.4万吨。”
比钢筋轻却能替代钢筋,在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款碳纤维产品。“它叫作热塑性筋,使用寿命要比钢筋长很多。”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总工程师兼副主任咸贵军介绍,这样一款碳纤维产品可以替代钢筋,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以往也有类似的碳纤维产品,但是它们无法在使用时改变形状,更无法回收利用,热塑性筋可以做到”。据了解,这款产品计划于明年在创新中心进行试生产,并完成产业化推广。
据介绍,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内。“常州国家高新区的碳纤维产业链是非常完善的,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各类产品的制备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企业。”咸贵军表示,创新中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装备、性能、效率、成本等综合性问题,“目前我们在土木工程、航天航空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部分产品已经在一些桥梁中得到了应用”。
张沁怡介绍,仅是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在长江大保护的推动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就已有体现。“在开展长江大保护之前,区内亩均税收是11.1万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6.7万元。”
放眼整个常州国家高新区,据常州国家高新区提供的资料显示,2022年,常州国家高新区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429.7亿元,同比增长11.9%,位列全市第一。
事实上,除了长江常州段岸线的整治提升,常州国家高新区在近些年来,还在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新北区委书记、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庆表示,常州国家高新区围绕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的目标,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实干状态。“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多个产业集群,稳步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城乡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周庆表示,未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将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持续扮靓“现代高新、活力高新、开放高新、秀美高新、幸福高新、和谐高新”六张名片。
近日,记者走进常州国家高新区,实地探访长江常州段岸线从“工业锈带”到“工业秀带”的蝶变。